1.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传送。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相当于-273.15℃)以上,都会产生辐射,将能量向所有方向直线放射。万物生长所必需的阳光,其本质也是一种辐射,是太阳向我们传递热量的方式。辐射一般可依其能量的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分类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波长短且频率和能量皆高的射线,它们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至少电离出一个电子,从而改变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我们常说的“核辐射”就属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α、β、X、γ辐射及中子辐射等。
非电离辐射则是低能电磁波,它的能量较电离辐射弱,不能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出电子。只有波长比紫外线波更短的电磁波才具有较高的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以及紫外线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2.生活中的核辐射
在现实生活中,天然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体内都存在着辐射。可以说,人类就是在天然辐射的环境中繁衍生息,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各种射线的辐射。
(1)天然辐射的第一个来源是宇宙射线。宇宙射线包括外层空间来的初级宇宙射线以及它与大气层中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宇宙射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要受到这种宇宙射线的辐射。
(2)天然辐射的第二个来源是土壤、岩石和饮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钾-40、钍、铀、镭和氡等,我们住的房屋、走的路、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都可能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3)天然辐射的第三个来源是人体内部本身就含有的放射性核素钾-40。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碳、氢、氧、氮、钠、钾、钙、镁、硫、磷、铁、钼等许许多多的元素组成的。一个成人体内约有100克钾元素,其中万分之一是放射性同位素钾-40。钾-40放出的射线约一半被人体组织吸收了,另一半辐射出体外。
由这些天然辐射造成的对人体的辐射叫做天然本底照射。世界平均天然本底照射剂量为2.42毫希/(人.年),有些高本底的地区可以达到10毫希/(人.年)。其中40%为体外照射,60%为食入、吸入后所引起的体内照射。
(4)还有一种照射是人为照射,称为人工辐射。常见的有做X光检查、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病、吸烟等,都会受到天然本底以外的额外照射。例如,一次胸部透视,剂量为0.02毫希;一次CT检查的剂量更高,可以达到1~10毫希。一个人坐飞机往返北京—欧洲一次,受到的宇宙射线照射剂量约0.02毫希。而核电站周围的公众每人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0.01毫希,远远低于天然本底照射的照射剂量。
3.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和放射性核素的应用已有百年的历史,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过量电离辐射照射也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危害,但只要控制好受照剂量的大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十分有限。在电离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另外,过量的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社会公众正常情况下所接受的射线包括天然放射性(宇宙射线,土壤、岩石、饮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等)、人工放射性照射(Ⅹ光检查、吸烟、核电厂周边等)都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4.辐射防护基本方法
辐射防护是研究人类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保护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的发展。辐射防护分为外照射的防护和内照射的防护两类。
(1)外照射的防护。外照射是辐射源在人体外对人体形成的照射。对于外照射的防护,可采用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和屏蔽防护三种方法,即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控制受照射的时间和采用屏蔽来对辐射进行防护。
(2)内照射的防护。内照射是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内,在体内对人体形成持续的照射。内照射的防护关键在于防止和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就个人防护而言,我们需及时监测、甄别和了解有内照射风险的区域,尽量避免进入。若确需进入进行工作和操作时,我们需正确使用各类个人防护用具,如工作服、口罩、手套、呼吸保护装置等,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转自“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