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核工业创建
根据前期我国核科学研究基础,结合国际局势深刻变化与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1955 年1 月15 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作出创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60 多年来,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行各业大力协同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中国建立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的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 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 “核垄断” 与 核讹诈, 并实现了核能大规模和平利用,缩短了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2.兴核强国 扬我国威
(1)“一堆一器” 建成。1958年9月27日,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原子能所建成投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报道说:“一堆一器”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2)“五厂三矿” 建设。在研制“两弹一艇” 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独立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包括铀地质矿冶、铀浓缩、燃料和元件制造、生产钚的反应堆、后处理厂、铀钚冶金与加工、核武器研制、试验基地等在内的门类齐全的核工业体系。
(3)“两弹一艇”研制。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中国坚持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的方针,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核动力潜艇,打造了保卫国家的核盾牌”,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核大国行列, 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质的飞跃。有效的核威慑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避免外部侵略的压舱石。
3.和平利用 造福于民
(1)“发展核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核工业进行了艰苦卓越的第二次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秦山核电站”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中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在人才培训、施工管理、调试运行等方面为我国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自主化和国产化积累了经验,为我国高起点的建设和管理大型核电站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我国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核电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
(4)“秦山二期核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首座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站。它成功地吸收、借鉴了国内外核电设计、建造的先进经验,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建造并取得了成功,是我国核电自主化的重大跨越。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核电快速发展”我国大陆核电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在坚持自主发展的同时,积极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核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9年1月20日,我国大陆地区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5台,装机容量4590万千万;在建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18万千万。核电在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技术水平、改善能源结构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跻身国际一流”,华龙一号成为新时代我国的一张名片,中国核电工程质量全球第一、运行业绩全球第一、运行安全记录全球第一。
(7)“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助力我国进入核能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已建成较为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铀矿采冶新技术成功采用,铀转化与铀浓缩技术进一步提升、产能不断扩大,核燃料元件实现国产化,核电站乏核燃料后处理取得零的突破。放射性废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以快堆为代表的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为核能高安全、大规模、可持续、环境友好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建立,可以把铀-238、钍-232等高效利用,千年之内无需担心能源供给问题。
(8)“核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核技术在我国工业、农业、医学、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国防、考古、科研等领域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4.安全发展 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核工业创建六十周年时指出,核工业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指明了核工业新时期的发展道路。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当前,我国核工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要求,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自主研发的科研设施”。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及中子科学平台,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HL-2A),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
(2)“核能及产业链”。华龙一号,CAP1400,高温气冷堆,多用途模块化小型堆,中国实验快堆,新型地浸采铀技术,核电站关键设备研制,后处理中试厂,5兆瓦低温供热堆。
(3)“主要核科学技术研究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核工业天津理化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核能研究设计院等。
(4)“主要生产基地”。中国铀业有限公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乏燃料后处理厂,中低放废物处置库,天津机械公司等。
(5)“主要涉核高等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核工业研究生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
5.“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核心为科技创新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不仅促进了国防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6.“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特殊贡献的科技专家。核科技工业系统受到表彰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有11位功臣。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在科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事业上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以身许国,是中国的“核脊梁”。11位在核科技工业系统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功臣是 (以姓氏笔画为序):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吴自良、陈能宽、周光召、钱三强、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
(转自“核学会”)